决策参考

人民日报四发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12-05-09浏览量:

       编者按:56日以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四篇评论员文章,论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现转载如下:


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25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饱含着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深切关怀,也展示了党对中国青年运动最新的规律性认识,是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讲话》揭示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规律。90年来中国青年运动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怎样保证方向正确?如何保持生机活力?怎样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在全面回顾光辉历史、高度评价辉煌业绩的基础上,《讲话》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中国青年运动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沿着正确道路蓬勃发展;只有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只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只有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才能拥有最强大最深厚的前进动力;只有始终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才能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活力。这些规律性的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对于继续推进中国青年运动,引导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奋发有为、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勇于争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讲话》为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在党、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青年始终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讲话》着眼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结合时代特征,从党对青年的一贯要求出发,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提出广大青年要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特别指出,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要努力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这些希望和要求,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当代青年建功立业明确了前进目标。

  《讲话》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南。新形势新任务对共青团组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增强组织活力和吸引力,有效团结凝聚青年,是各级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讲话》高度评价了90年来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辉煌业绩,并对当前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着力提高服务青年能力、着力创新活动方式、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四个着力是在深入分析时代特征和当代青年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共青团所肩负的光荣任务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共青团进一步开拓创新、发挥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讲话》是各级党委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的思想武器。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讲话》明确提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及时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尽力为青年身心健康、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工作的新要求,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领导的新思路,为全党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找准了新定位,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提供了有力指导。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代又一代青年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用青春和热血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今天,继往开来的当代青年,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动力,继续沿着党指引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


坚持远大理想 创造人生辉煌——二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25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青春是刚刚起航的征帆,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

  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把个人奋斗同人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矢志不渝朝着崇高理想奋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人生辉煌。这一要求寄托着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为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青春总是与理想相伴。青年人朝气蓬勃,最富于理想。在历史上,凡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大都从青年时代起就高擎理想的火把,树立起远大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来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一个人年轻时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对他一生为社会贡献的大小,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远大理想从来都是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相连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青年高举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旗帜,自愿到条件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创造了光辉业绩。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青年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生活在今天的青年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的一代。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他们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他们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许多优秀青年的成长成才之路告诉我们,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每一个青年的理想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

  理想是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青年时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当年,年轻的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研究火箭、导弹,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理想是高远的,实践理想的过程是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代青年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坚持刻苦学习 造就栋梁之材——三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258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信息时代渴望丰富知识,创新社会拥抱求知青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同时,注重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是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对于激励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青春是一个充满求知渴望、富于探索和追求的黄金时期。青春稍纵即逝,知识之树常青。歌德说:人不只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广大青年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自觉把学习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广大青年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学习永远没有句号。当我们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广泛,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知识还有很多。从一定意义上说,青年的求学态度、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关系着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前途。

  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时代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予广大青年以广阔的成才舞台,同时也对广大青年的知识视野、精神境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当代青年来说,担当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就必须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迎接挑战和赢得胜利的准备;就必须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志,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洪流。广大青年要深入了解国情,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拜人民大众为师,走知行合一之路,在火热的实践中砥砺自己,以崇高的理想引导前行,用知识之光照亮青春。

  学习贵在刻苦,难在坚持。刻苦何处生,坚持哪里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年轻的他从海外回国后,百倍珍惜青春时光,白天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忙碌到深夜。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刻苦学习的事迹,成为广大青年的榜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人的成功成才,莫不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锲而不舍的努力。广大青年唯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时不我待的进取之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刻苦学习,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青年。肩负使命、担当重任的当代青年,要始终把刻苦学习作为生活的志趣、工作的需要、成长的过程、一生的追求,把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昂扬的精神、踏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奏响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


坚持艰苦奋斗 创造优异业绩--四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

  《人民日报》20125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青春是多彩的,而奋斗是它的底色。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连用三个警句,勉励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创造优异业绩。从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说到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从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说到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从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说到历练人生、收获成功——谆谆教导、语重心长,充分表达了党对当代青年的厚望与期待。

  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再到拨乱反正的改革开放初期,先辈们筚路蓝缕、以苦为乐,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留下了一部部精神史诗,把民族振兴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丰碑,它们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一脉相承,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为什么要坚持艰苦奋斗?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老矛盾交织,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叠加,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唯有不畏艰难、矢志奋斗,方能稳中求进、赢得未来。从人生道路讲,青年阶段是人生的积累期,阅历有限、经验不足,唯有艰苦奋斗,才能不断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

  如何坚持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是时代要求。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要把良好条件视为持续奋斗的机会,把广阔舞台作为振翅高飞的平台,抛弃贪图安逸的念头和怨天尤人的情绪,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在时代潮流中担当重任。

  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是成功秘诀。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曾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成为一个时代的励志强音。如今,拜人民群众为师、到基层寻找答案,已成为社会共识。不好高骛远,不沉湎幻想,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就一定能找到人生成功的密码。

  困难无处不在,挫折难以避免。对待困难与挫折的态度,最能彰显一个人的境界与修养。为了一项事业,付出毕生精力,是许多科学家的共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成功艺术家的真实写照。当代青年只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紧要的几步,来不得半点浮躁与马虎。只有心中有祖国,眼里有人民,肩上有重担,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当代青年才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展示勃勃的英姿,才能为我们伟大的时代留下绚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