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让大学生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

发布时间:2011-04-08浏览量:

    3月29日,上海,锦江小礼堂。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自2002年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国家已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

      联合国将创业能力看作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并称其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如今,创新创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了“第三本教育护照”。

    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基本建立

    政府:重要的推动力量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仅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就有65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数超过100万,其中80%以上为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创业者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目前,“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创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倍增效应日益凸显。其中,政府成为举足轻重的推动力量。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告诉记者:“上海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创新’的理念,从大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全程的创业教育、从为了生存的创业走向促进自身发展的创业、通过分类指导提升创业品质,这三条就是政府推动创业教育的导向。”

    基于这样的认识,2006年5月,为了加快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财政专项资金支出5亿元,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2007年,市教委决定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2009年,由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和杨浦区政府共同搭建起服务创业者的高校技术市场。同时,召开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会,明确构建起以“覆盖全面、层次合理、运行有效、特色鲜明”为发展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自2003年以来,辽宁省制定了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11份文件,出台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助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印发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全省累计申领创业证的有6300人,带动10万人就业。

    安身之所是创业的首要前提。湖南省长沙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鼓励和倡导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对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20家以上的产业园区、吸纳大学生创办企业10家以上的企业,经市创业办认定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市财政每年给予30万至50万元补贴。同时,加快基地标准产业用房和创业公寓建设,最大程度满足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该市还结合实际,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孵化平台。市属高职院校也依托自身发展,着手筹建长沙职教创业园、长沙大学生创业示范街,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场所。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校:积极的改革中坚

    数据显示,仅2010年各地高校就举办了2万多场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参加的大学生超过300万人次。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和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大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上海交大成立的创业学院创造性地采取了“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崭新模式。该校副校长徐飞介绍,学院构建“两翼”,即“面上覆盖”,通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使全校同学得到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感染和洗礼。另一翼是“点上突破”,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学程,创业导师团的辅导和指导,创业苗圃预孵化和部分资金支持,培养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培育他们成为未来企业家。

    创业教育必须走出校园,主动体验真实的社会创业环境。这方面,江南大学“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可圈可点。该校组建全程陪伴的创业导师团队,遴选出100余名创业导师。其次是全面贴近的创业课程设置。结合园区产业及行业发展现状,先后2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包括46门课程在内的创业课程体系,开通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网”、“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等创业教育网络平台。5年来,该校入园学生创业企业累计已超60家,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成活率超过70%,注册资金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年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6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很多高校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浙江、江西、广东等地高校开发“虚拟创业”、“商务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战经验。

    广泛支持多方扶持的良好气候逐渐形成

    社会:持续的助推浪潮

    近年来,创业教育呈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大批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通过担任创业导师、提供“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各类社会创业机构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创业咨询、贷款融资、风险评估、项目孵化等创业服务。

    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增长。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总计达到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舒立春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将以发展微型企业作为重点,解决150万人就业,其中重点把大学生作为创办微型企业的重要群体予以支持和帮助。为此,该市制定了“1+3”扶持政策,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可享受注册资本50%的财政补贴,在税收方面政府按照企业注册资本等额给予财政税收返还,同时还可获得注册资金50%的贴息贷款。“1+3”模式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和经营资金问题。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整合部门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孵化平台。全市建立了1120个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覆盖所有区县和全市40余所高校。在此基础上联合辖区工商、税务等部门具体指导、帮助和监管在校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并提供后续支持和保障。另外,该市还建立了微型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网和微型企业发展网,分别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和网上贸易、商业社区等,实现微型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交易结算“三位一体”,促进了企业管理和项目推广。

    江苏省则提出以强化“目标的牵引力、制度的保障力、活动的渗透力、科研的助推力、平台的支撑力”为依托,拓展创业教育渠道。该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坚定地表示,要使创业教育健康持久地开展必须坚持完善机制,管理创新;必须积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与服务体系;必须依托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必须积极倡导“创业光荣”的良好创业氛围,提高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