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最新公开>>正文
西安工业大学2021-2022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3-01-11 16:52   审核人:










西安工业大学

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

1.2本科生源质量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生师比

2.2本科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3教学经费投入

2.4教学用房、设备及其应用

2.5图书资源及其应用

2.6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3.2课程建设

3.3教材建设

3.4实践教学

3.5教学改革

3.6对外交流

3.7创新创业教育

4专业培养能力

4.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4.2以专业认证为引领,持续专业内涵建设

4.3一流引领,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4.4重构体系,多级联动,提升新工科实践课程育人成效

4.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4.6学风建设

5质量保障体系

5.1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5.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5.3教学质量监控与运行

5.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5.5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

6学生学习效果

6.1学生综合素质

6.2学生发展情况

6.3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6.4就业与社会评价

7特色工作

7.1扛责任、保运行,确保教育教学任务全面落实

7.2抓内涵,促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3抓质量、强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西安工业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工业大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是国家“兵工七子”成员之一,是我国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硕博培养层次完整的院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是B8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发起者之一

学校生于兵工、长于兵工,军工特色鲜明。学校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1965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学院,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兵工行业的本科院校。学校长期归口兵工行业部委管理,1999年,由原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陕西省管理;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路,担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坚定不移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成为国防工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拥有金花、未央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万人,硕博研究生4000余人

学校学科体系完整,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上榜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7个学科列入省级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5个,13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过数位居全国第41位,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28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

学校设有17个学院、研究院,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文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新时代,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起并成立了陕西高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联盟,筹建了西安市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了西北兵器工业研究院、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新能源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研究院等一系列国防研究平台,国防科工局西北核安全中心落户我校,军委科技委快响中心在学校设立分中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23人,11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项目等各类高级别人才项目。

学校人才培养基础坚实,建有127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拥有28个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3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5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大力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2022年新增1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进社会力量设立奖学金、联合共建实验室资金、产教合作发展基金近3000万元。近年来,学校教师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科技创新发展强劲,通过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有武器装备承制资格,一大批成果应用在国防装备的关键领域。拥有“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3个国家重点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基地27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军委科技委、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各军种、各战区、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学校教师荣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00余项国防及各类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学校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先进单位。

学校国际化办学拓展有力,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国际化育人工程,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一院一策“游学四海”出国交流平台。目前已同英国、德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名校或研究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实施了150余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包含世界名校访学、联合培养、双学位、假期带薪社会实践等。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留学西工”品牌工程,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本硕博和语言生四类留学生。2022年,首次获批千万级创新型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和6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专家人才项目,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平台。

风雨兼程六十七载,一代代西工人扎根西部、献身国防,始终践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弘扬“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校风,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传统精神,弘扬与时俱进的“在创新中追求卓越”的现代军工精神,形成了独有的“忠诚进取铸辉煌、精工博艺育英才”的西安工大精神。

当前,学校正在围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师资队伍为保障,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社会服务求支持,以学科建设谋发展,开拓思路,锐意改革,昂首向着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实、知识面广,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定位:“十四五”期间,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国内一流本科。

发展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五育并举”育人体系与评价体系较为完善,思政育人体系特色鲜明;“通识+个性”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熟,通专两级、课内课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泛在化学习环境和全过程考核评价全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一流+特色”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教材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以主要通识课为代表的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专业认证全面覆盖,专业内涵不断提升;招生、培养、就业有效联动,生源、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国际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学生中心”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5个,分布在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专业门类。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1973人,其中本科生18210人,占82.87%。

1.2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生对学校的认可度持续提升,2022年生源质量实现新突破。

在陕本科一批理工类录取最低分(478分)高出一本线29分,录取最低位次43395名,较2021年提升2803名;文史类录取最低分(491分)高出一本线7分。外省生源质量提升明显,录取分数与省控线的分差普遍上升。2022年各省市具体录取情况见表1.1

2022年学校计划招生4595人,实际录取4589人,实际报到4516人。实际录取率为99.9%,实际报到率为98.41%。艺术类录取480人,体育类录取55人,高水平运动队录取4人,内地新疆班录取46人,贫困地区专项录取332人,招收本省学生3134人。学校按照2个大类和46个专业进行招生。2个大类涵盖9个专业,占全校55个专业的16.36%。

1.1 各省市具体录取情况统计表

省份

批次

招生类型

录取数(人)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数(分)

平均分与控制线差值

北京市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3

425.0

524.0

99.0

天津市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18

463.0

590.0

127.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9

443.0

558.0

115.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63

430.0

565.0

135.0

山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517.0

523.0

6.0

山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98

498.0

524.0

26.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2

459.0

506.0

47.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5

427.0

497.0

70.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2

366.0

475.0

109.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5

323.0

435.6

112.6

辽宁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3

404.0

549.0

145.0

辽宁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13

362.0

556.0

194.0

吉林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4

488.0

497.5

9.5

吉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2

364.0

507.5

143.5

吉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9

327.0

483.6

156.6

黑龙江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2

463.0

498.0

35.0

黑龙江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20

429.0

508.3

79.3

上海市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6

400.0

460.5

60.5

江苏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4

471.0

533.2

62.2

江苏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37

429.0

561.3

132.3

浙江省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19

497.0

587.7

90.7

安徽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3

523.0

545.0

22.0

安徽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66

491.0

557.0

66.0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4

468.0

543.0

75.0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16

428.0

538.0

110.0

江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529.0

549.8

20.8

江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59

509.0

541.9

32.9

山东省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61

437.0

552.2

115.2

河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527.0

549.0

22.0

河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68

509.0

570.4

61.4

湖北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8

435.0

547.0

112.0

湖北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17

409.0

533.8

124.8

湖南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4

451.0

543.2

92.2

湖南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15

414.0

544.3

130.3

广东省

本科批招生

历史

4

437.0

533.0

96.0

广东省

本科批招生

物理

14

445.0

547.0

10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9

475.0

538.4

63.4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4

421.0

543.8

12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32

343.0

476.7

133.7

海南省

本科批招生

不分文理

25

471.0

604.0

133.0

重庆市

本科批招生

历史

4

415.0

524.3

109.3

重庆市

本科批招生

物理

51

411.0

530.4

119.4

四川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538.0

557.0

19.0

四川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64

515.0

566.5

51.5

贵州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549.0

555.0

6.0

贵州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72

451.0

479.5

28.5

云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9

575.0

597.3

22.3

云南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44

515.0

543.4

28.4

西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340.0

350.8

10.8

陕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30

484.0

499.5

15.5

陕西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988

449.0

486.3

37.3

甘肃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485.0

503.8

18.8

甘肃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105

442.0

490.6

48.6

青海省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409.0

455.5

46.5

青海省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26

335.0

400.3

65.3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文科

4

487.0

504.5

17.5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36

412.0

452.9

4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一批次招生

理科

7

400.0

465.2

6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文科

2

334.0

453.0

119.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理科

54

290.0

415.6

125.6


2. 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生师比

学校以“七个方面综合改革”“四力提升工程”为引领,围绕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标,深入推进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模式,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选聘、培养的政策措施,完善校内人才遴选、激励机制,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修订职称评审条例,完善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增加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人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持续推进岗位设置和聘用改革,制定修订岗位聘用、教职工表彰奖励、考勤管理、全员考核等办法,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的绩效分配体系改革以及校、院两级动态分配机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10人,外聘教师194人,在校生折合人数25226.3人,生师比为17.93,各教学单位教师与本科生情况见表2.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62人,占42.90%,其中正高职人员174人,占13.2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243人,占94.89%其中具有博士以上学位教师655人,占比50%。教师队伍结构见2.2。现有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2.1 各教学单位教师与本科生情况

序号

单位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数

本科生数

本科生与专任教师之比

总数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近五年新增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1

光电工程学院

117

2

61.54

3

19.66

6

22.22

12

1785

15.26

2

机电工程学院

131

5

49.62

3

17.56

8

21.37

29

1905

14.54

3

材料与化工学院

128

3

49.22

6

28.12

9

30.47

4

1149

8.98

4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20

6

46.67

6

21.67

23

19.17

55

2476

20.63

5

经济管理学院

103

0

48.54

1

10.68

5

4.85

16

1746

16.95

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57

2

39.49

5

9.55

3

8.28

10

2802

17.85

7

建筑工程学院

82

1

37.8

8

9.76

7

8.54

23

1123

13.7

8

文学院

110

0

45.45

0

9.09

1

10

12

1203

10.94

9

艺术与传媒学院

77

1

27.27

5

19.48

9

11.69

14

1698

22.05

10

中国书法学院

12


50

4

33.33

4

33.33

1

200

16.67

11

马克思主义学院

58

1

36.21

8

13.79

4

24.14

1

0

0

12

新生院

40

2

5

3

7.5

5

12.5

0

0

0

13

基础学院、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

140

6

32.86

9

13.57

1

7.86

4

967

6.91

14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筹)

35

7

48.57

9

25.71

0

57.14

12

298

8.51

2.2 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1310

/

194

/

职称

教授

156

11.91

43

22.16

副教授

370

28.24

12

6.19

讲师

616

47.02

5

2.58

助教

32

2.44

0

0

其他正高级

18

1.37

54

27.84

其他副高级

18

1.37

50

25.77

其他中级

47

3.59

28

14.43

其他初级

28

2.14

0

0

未评级

25

1.91

2

1.03

最高学位

博士

655

50.00

66

34.02

硕士

588

44.89

86

44.33

学士

63

4.81

40

20.62

无学位

4

0.31

2

1.03

年龄

35岁以下

210

16.03

17

8.76

36-45

646

49.31

81

41.75

46-55

364

27.79

61

31.44

56岁以上

90

6.87

35

18.04

2.2本科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修)订相关制度,夯实本科教学基础,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贯彻“课比天大”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完善主讲教师准入制度和导师制,加强“助教”环节管理。建立了“教师个人申请—教学单位考核—学校考核认定—质量评估中心质量跟踪”的主讲教师资格闭环管理模式。“资格认定—排课管理”联动,严格准入,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以“新教师要合格、骨干教师要优秀,资深教师要拔尖”为目标,落实培训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注重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扎实推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落实教师“国际化”工程,教师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赛促教,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西安工业大学第二届“教师教学竞赛”暨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首次采取线下会场、线上同步直播,推进“课堂革命”实践。采用“2层级3阶段4环节”培育模式,遴选10位教师参加第四届陕西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2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其中,我校1个团队以省赛小组第一的成绩,代表陕西省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最终获全国一等奖1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中获得2个标兵、1个能手称号。在首届西北联盟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国金工/工训青年教师微课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

学校明文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主讲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课程。学校职称评审条例中明确规定申报教授、副教授职称者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应达到良好以上水平。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的上课率纳入学院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公布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

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809,占总课程门数的48.24%;课程门次数为1753,占开课总门次的30.15%。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97,占总课程门数的17.71%;课程门次数为478,占开课总门次的8.22%。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74,占总课程门数的16.34%。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55人,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73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学科研单位的教授比例为98.10%,具体情况见图2.1。

2.1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2.2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5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2人,占比为80.00%。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79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50.64%。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266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55.53%。具体见图2.2。

2.3教学经费投入

优先保障、持续增加总体办学经费2021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6743.0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1010.4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673.6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673.00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554.86元,生均实习经费为369.91元。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2.3。学校对教学设施的持续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教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学资源投入情况见表2.3。

2.3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2.3 教学资源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

94,052

教学经费支出总额(万元)

13,860

学校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万元)

7,117

本科教育事业收入

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收入(万元)

32,637

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其中:国家(万元)

0

地方(万元)

12,727

本科学费收入(万元)

10893

教改专项拨款

其中:国家(万元)

0

地方(万元)

80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总额(万元)

6,743

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本专科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

15.49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

2,673

教学改革支出(万元)

1296

专业建设支出(万元)

3071

实践教学支出(万元)

1,684

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元)

924.77

生均思政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元)

61.89

2.4教学用房、设备及其应用

学校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争取外部资源,科学统筹使用已有资源。在持续加大投入基本面的同时,面向重点建设学科与一流专业适度倾斜,有力支撑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教学科研设施不断完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各类型教学资源齐备,条件良好,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总占地面积77.34万平方米,产权占地面积为77.34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为98.08万平方米。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39.32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7.48万平方米(含智慧教室面积2.2万,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8.41万平方米。拥有体育馆面积1.14万平方米。拥有运动场面积7.74万平方米。

按全日制在校生21973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35.20(平方米/生),生均建筑面积为44.64(平方米/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7.90(平方米/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8.38(平方米/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52平方米/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52(平方米/生)。详见表2.4。

2.4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773393.00

35.20

建筑面积

980809.40

44.64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393234.86

17.90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184122.67

8.38

体育馆面积

11394.0

0.52

运动场面积

77451.0

3.52

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1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3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257.93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1.55%。详见2.5。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8287台(套),合计总值1.868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302台(套),总值12013.17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8210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10258.50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0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

2.5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一览表

项目

学校情况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资产总值(万元)

41,124.18

生均(万元)

1.63

当年新增(万元)

4,257.93

当年新增所占比例(%)

11.55

2.5图书资源及其应用

按照学科专业发展需求,合理购进图书,适度增加电子资源,统筹二级学院专业图书资源,鼓励校友捐赠,。截止至20229月,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80.09万册,当年新增 18869册。电子期刊23.30万册。具体情况见表 2.6。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现有 SCI、Elsevier、Engineering Village(EI)、Springer Link、EBSCO、CNKI 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E线图情、随书光盘资源库、精品课程等电子资源。以及硕士学位论文和随书馆藏光盘特色数据库2个。

2.6 图书资源情况

项目

学校情况

纸质图书总量(册)

1,800,900

生均纸质图书(册)

71.39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册)

18,869

生均年进纸质图书(册)

0.75

当年图书流通量(本次)

74,448

电子期刊(册)

233021

学位论文(册)

4,662,714

音视频(小时)

1,100

2.6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校园网实现了以BRAS为核心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40G骨干链路、万兆到楼、千兆或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构架,同时可支持IPv4和IPv6双栈运行。有线网络已覆盖全校办公区、教学区和宿舍区。校园网总出口带宽36G,其中教育网出口带宽0.5G,中国电信出口带宽10.5G,中国移动出口带宽20G,中国联通出口带宽5G,网络信息点总数26600余个,未央校区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学楼及部分公共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无线AP 4800余个。

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成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形成了以超星“一平三端”为主,WeLearn随行和“数苑在线”两个专用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三个平台辅助的“一主二专三辅”多平台运行模式。现有网络多媒体教室205间,具有录播功能的教室152间,互动式智慧教室30间,板书投屏式教室23间,公共讨论空间20间;教学机房共有计算机1700余台。

2.7 校园网情况一览表

项目

学校情况

校园网主干带宽(Mbps)

40000.0

校园网出口带宽(Mbps)

36000.0

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个)

26600

3. 教学建设与改革

3.1专业建设

推进专业建设流专业+特色专业专业布局初步形成。坚持推动专业结构升级改造,布局持续优化。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兵器工业需求,结合国防特色,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布局新工科专业,坚决推行专业“动态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布局得到持续优化。2022年新申报“运动训练”1个新专业撤销1个专业停止招生3个专业新增1个本硕分流专业

流专业建设成果丰硕获批专业数居省属高校前列。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一流专业为目标,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任务,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成果显著。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优势专业见表3.1。

3.1 优势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类型

专业设立时间(年)

1

产品设计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0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78

3

软件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4

4

书法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3

5

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7

6

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89

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5

8

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78

9

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9

10

会计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3

11

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9

12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65

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8

14

机械电子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88

15

通信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1

16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0

17

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79

18

物联网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3

1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9

20

工业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0

21

信息对抗技术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4

22

材料化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3

23

土木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1

24

电子科学与技术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6

25

生物医学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5

26

市场营销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6

27

应用物理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004

28

工业设计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99

3.2课程建设

学校已建设国家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建有MOOC课程36门,SPOC课程160门。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1472门、5500门次。全校课程开设情况见表3.2

2022年秋季学期起,面向全校全体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48学时,3学分),目前已在2020级开出。

3.2 全校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讲授课程门数比例

课程门次数

双语课程门数

平均学时数

平均班规模(人)

公共必修课

83

62.65

2693

0

31.51

60.31

公共选修课

74

48.65

119

0

30.87

79.61

专业课

1320

54.85

2688

36

38.23

57.98

3.3教材建设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的通知》及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制定《西安工业大学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方案》,成立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自编教材进行修改、修订、送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材中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发挥教材的铸魂育人功能,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

扎实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一是校党委高度重视,把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纳入党委意识形态专项工作中,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选用重点把关。二是及时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更新目录,确定学校“马工程”课程的教材选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采集和监督指导,确保马工程教材覆盖率和使用率达到100%。三是认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关培训,确保“马工程”课程全部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3.4实践教学

学校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67人具有高级职称10人,所占比例为14.9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60人,所占比例为89.55%。兼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424人,具有高级职称178人,所占比例为41.9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01人,所占比例为94.57%。

目前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见表3.3。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318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88门。学校有“智造创新工场”综合实践创新基地、西安工业大学现代武器装备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建成了《工程实训入场安全教育》《电装实习》《工程训练》等线上教学资源,形成了“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实训课程体系,形成通专结合、模块化、多层次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新体系,支撑了学校每年12000人次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3.3 国家、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序号

学科名称

名称

级别

1

电气工程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

2

机械工程

工业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3

物理学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省部级

4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5

设计学

艺术教育实验训练中心

省部级

6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7

光学工程

光电工程实验中心

省部级

8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10

化学

工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省部级

1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管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12

控制科学与工程

综合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14

中国语言文学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15

机械工程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16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17

书法学

书法文化传承与普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18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新制定《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严格执行《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管理规定》等规定。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提倡学校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本学年提供了4484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确保了一人一题,有839名指导老师参加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48.27%,学校还聘请了40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5.1人。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实现100%全覆盖,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校督导专家组进入各学院的专业答辩组,线上线下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活动,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开展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3.5教学改革

为加快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设立专项资金,以“校本研究”和成果应用为切入点,按照“统筹规划、精心培育、促进应用”的思路,建立“重大项目联建联培机制”,加强对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标志性成果的培育与资助力度,加强各教学研究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22年推荐2项成果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开展了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思政”2个专项及常规教学研究改革立项工作,获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教改项目1项,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校级教改项目申报98项,立项61项。校级虚拟教研室申报并立项9项。推荐申报省级教改项目14项。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4项

3.6对外交流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内外高校管理理念,持续实施“国际化”工程,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搭建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报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筹划工作;优化国际交流网络和海外学习项目体系,已同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项目100余项,2022年新增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2所合作高校,新引进国外合作高校研究生云访学项目3项;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推动高端外专和高水平科研合作项目,获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6项,教育部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创新项目1项,陕西省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项,项目获批经费总计700余万元;持续丰富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资助项目类型,推进留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3.7创新创业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建设。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40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6门。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44.77万元,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投入260万元。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4人,就业指导专职教师6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23人,见表3.4。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3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2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0个,创业园2个。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3个(其中创新51个,创业2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4个(其中创新78个,创业6个)。

3.4 创新创业教师情况汇总表

项目

数量

兼职辅导员

3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

14

就业指导专职教师

6

创新创业兼职导师数

23

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情况

挂职锻炼单位数

3

专挂职锻炼人数

3

本校教师兼职或离岗创业情况

兼职创业人数

3

离岗创业人数

3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2022年与企业联合,共建54个校外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截止目前,共设立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15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2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1个,众创空间1个。具体见表3.5

3.5 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一览表

基地(平台)名称

基地(平台)级别

基地(平台)类型

建设环境

批准(建设)年份

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省部级

众创空间

校内

2016

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其他级(含校级)

其他

校内

2017

西安工业大学现代武器装备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

省部级

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校内

2019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

国家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2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国家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3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2

西安工业大学—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2

西安工业大学—深圳市金凯进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2

西安工业大学-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3

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省部级

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校内

2017

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第二批)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6

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电信学院)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6

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经管学院)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7

中国书法学院——西安国际港务区书法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8

电子与通信类校企协同育人“双创”实践教育基地

省部级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校内

2018

4. 专业培养能力

4.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

4.1.1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育人作用;坚持以智启人,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以体育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坚持以美化人,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坚持以劳塑人,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4.1.2坚持产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新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及优势,考虑行业、职业和岗位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达成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必须制定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充分调研,听取各方建议与意见,建立包括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毕业校友在内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组,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4.1.3实施大类培养,筑建个性成长空间

实施大类培养,推进完全学分制。按照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个性化发展五个模块设置课程。学校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统筹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各专业结合自身特色和需求,凸显专业优势和培养特色,加强相近学科、专业的知识共享与融合互通,考虑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合理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严格控制总学分。开放专业课程,提高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接受不同学科、专业的教育创造条件。对学生的多元化教育进行规划和指导,提供咨询帮助,为每一类学生提出明确的规划与引导方案,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4.1.4强化底线思维,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标准,强化底线思维意识,严格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和专业认证要求,科学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主线,积极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技术、线上线下结合等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探究式、导学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新工科、新文科和卓越计划2.0新要求,充分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加强相近学科的知识共享与融合互通,注重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建设,厘清课程逻辑、重塑课程内容,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4.1.5完善通识教育,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

实施了基础课质量提升工程,制定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大学体育》6门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过制、实施《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推行《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重构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系列课程,深化通识必修课程改革;完善通识选修课程模块,丰富通识选修课程。以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为主体,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增设劳动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相关通识课、专业课及实践类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劳动意识。

4.1.6面向产业变革,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统筹专业资源,按照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等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重塑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基础工程训练项目,满足国标和专业认证要求;以CDIO理念设置基于项目的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基于项目的体验式学习课程,强化基于项目的学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重,提升实验课程的挑战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加强社会实践的专业性,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4.1.7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方法,构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记录日常、多元评价”的德育评价体系。推进本科阶段全覆盖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体育评价机制。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创新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劳动教育评价方法,实行学分制管理。严格学业标准,全面推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2以专业认证为引领,持续专业内涵建设

4.2.1 强化工程教育,促进专业建设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立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推进工程教育认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的台阶。截止目前,学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等13个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4,在全国排名第41位。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在全校纵深推进OBE理念,完善了“经济类”、“社科类”、“理学类”3个专业类校内认证通用标准,建立了校内认证工作机制,出台了《西安工业大学本科专业校内认证工作实施方案》《西安工业大学本科专业校内认证通用标准》《西安工业大学本科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西安工业大学工程教育认证状态保持与持续改进材料报备工作规范(试行)》,修订了《西安工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西安工业大学校内认证工作指南》等。2022年,按计划开展专业自评自建和专家组进校考查工作,顺利完成第一批校内认证4个专业的专家组现场考查,启动了第二批4个专业的校内认证工作。

4.2.2突出产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学校深化“通识+个性”培养模式改革,在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融入思政目标、CDIO、个性化选择、科教融合、劳动教育等要素重构培养方案框架,组织开展51个专业、13个教改实验班、3个本硕贯通专业共67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评审工作,完成四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出台劳育、美育实施方案,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突出特色,构建“通识实训-专业实践-创客选修”的“3进阶+X拓展”新工科实践课程体系。进一步夯实劳动教育内涵,形成了“劳动基础理论-通用劳动技能-先进生产技能-综合劳动素养”工程实训劳育格局。

4.3一流引领,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4.3.1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一流+特色”专业布局形成

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成果丰硕。2022年,我校新增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新增数位居省属高校第1位;国家级一流专业达到20个,位居省属高校第5位。

4.3.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深化“通识+个性”培养模式改革,融入思政目标、CDIO、个性化选择、科教融合、劳动教育等要素,重构培养方案框架,组织开展51个专业、13个教改实验班、3个本硕贯通专业共67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外评审(国家级教指委成员至少3人/专业),完成四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修工作;出台劳育、美育实施方案,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

4.3.3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指导纲领

设计5类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组织全校1870门课程(理论及实验课)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开展院校两级大纲评审,实施劳动教育依托课程教学大纲专项检查、课程思政进大纲专项检查,推进课程思政100%大纲、进课堂、进考核

4.3.4建设辅修专业,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制定《西安工业大学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明确辅修专业学分、学时、培养过程等要求。组织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5个专业制订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辅修学位授予权申报

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大类分流机制。根据《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专业分流管理办法》,制定了《2021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建成大类专业分流管理系统,完成2021级本科生大类分流工作。经学生排名、志愿填报、分流录取、结果公示等环节,顺利完成学校发展史上首次大类分流工作,841名学生顺利分流到志愿专业

4.3.5推进科教融合,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制订《西安工业大学科研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组织学院、专业与科研院所建设本科生科研实践基地,新增本科生科研实践基地62个。出台《西安工业大学科教融合课程管理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立项支持4个本硕贯通专业建设科教融合课程。组织评选科教融合优秀案例70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5项

4.4重构体系,多级联动,提升新工科实践课程育人成效

4.4.1突出特色,构建新工科劳动教育特色实践课程体系

构建3进阶(通识实训-专业实践-创客选修)+X拓展”新工科实践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内涵进一步夯实,形成“劳动基础理论-通用劳动技能-先进生产技能-综合劳动素养”工程实训劳育格局。

4.4.2产教协同,建成“工场-学院-企业”三级联动虚拟教研室

深化产教融合,建成“工场-学院-企业”三级联动虚拟教研室,形成“工场内循环-工场学院主循环-工场企业外循环”的工程实践复合师资运行机制。持续开展“智造创新工场”新工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96名,累计52天,并组织完成专家讲座8次

4.4.3优势互补,创建西部高校劳动教育基地“共同体”

作为牵头单位联合西北民族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五所大学,构建西北六校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以智造创新工场为主体,申报陕西省劳动教育基地,目前已顺利通过小组评审。

4.4.4广泛交流,省内外实践育人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

“智造创新工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陕西省科技厅等16个政府部门、西安交通大学等32所高校、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等19家企业到工场参观考察。陕西日报等媒体对“智造创新工场”建设与新工科工程实践育人成效报道20余次。与陕西汽车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署框架性战略协议,联合开展陕汽员工智能制造先进技能培训。

4.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4.5.1加强研究与建设,支持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深入开展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适时凝练教学成果,本年度新增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获奖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我校独立完成项目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参与完成项目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工程”,按照省、校、院“3+8+N”工作进程,组织完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我校2项教学成果被陕西省推荐,参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组织完成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立项61个项目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9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3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项目制课程20项。推荐6门课程参加省级特色线上课程建设立项。获批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推荐16个项目参评省级教师发展研究计划项目。

4.5.2加强教材建设,评选优秀教材

制定《西安工业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方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成年度教材立项工作,组织校级优秀教材评审和省级优秀教材推荐,评选出校级一等奖2部、二等奖3部,满额推荐4部教材参评省级优秀教材

4.5.3 加强引领示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组织第二届“百佳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评选,共评选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0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50项。认定20门课程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并择优推荐8门课程参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认定。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军工高校课程思政联盟专业类课程思政研讨会,3位教师在会上分享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4.6学风建设

4.6.1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学校实施“励学工程”,推进“导—育—督—帮”学风建设机制,培养学生优良学风。通过辅导员思想教育、名师导学、学业班主任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活学习动力。指导各学院组建学习兴趣小组171个,召开考研动员、培训工作68次,参与学生7337人次;2022届毕业生报考率达54.41%,学生录取率达12.71%,录取率比上年度增长2个百分点。

4.6.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评选学习之星、阅读之星、竞赛之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早鸟计划”等各类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培育良好学习氛围。评选出“四星”共37人;宣传“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推文46篇,阅读量4万余人次;制作“四星”风采展示视频21集;开展学风建设各类特色学生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7000余人次,在校生参与率达到97%。

4.6.3推行学风监督检查机制

推行学风监督检查机制,落实《西安工业大学大学三级学风督导工作机制》,加强校、院、班三级联动,明确各自职责,凝聚工作合力,逐步形成“学校检查监督、学院具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三级学风督查工作模式。将学风表现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6.4做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做好持续帮扶工作。落实《辅导员联系任课教师制度》,对学业困难学生重点关注,辅导员注重思想引导,任课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协同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学生上网课期间,辅导员经常到学生宿舍,关注网络情况、宿舍学风情况,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为考研学生开放考研自习室12间,其中通宵自习室4间有效协调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成效

5. 质量保障体系

5.1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并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五育并举”不断提高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以本科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主线,持续进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凝练办学特色,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

持续深化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特色,培育优势,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学校党委会专题本科人才培养工作3次,研究累计召开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专题会议21次,主要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运行保障等问题。校领导带头深入教学一线,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全体校领导进课堂听课,全面掌握教学运行情况。

5.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2021-2025 年)》(教督〔2021〕1号)等文件精神,完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形成“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构建了由《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纲要》《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架构》《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流程》《西安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条例》四部分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制(修)订33个质量保障制度文件,包括《西安工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管理办法(修订)》《西安工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修订)》《西安工业大学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西安工业大学教材核查与质量管理办法(修订)》等,健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5.3教学质量监控与运行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教学质量保障项目的执行情况及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主要通过日常监控、定点监控、定期监控、公众监控等监督方式。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三阶三层”全过程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对364门通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含考研专业课)进行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全过程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反馈、改进,形成课程教学质量管理闭环

校院两级督导专家开展课堂质量评教,共听课评价6095学时,其中校级督导2632学时,院级督导3463学时。组织学生开展评教工作,学生参与评教30.3万人次。为精准、及时掌握学校在线教学运行情况,建立了校院两级日数据报送、周质量报告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完成日数据监测报表45期,周线上教学质量报告9期,保障了线上教学井然有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实质等效。

5.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建有校内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每学期定期采集各专业教学运行状态数据,对教学运行质量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的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为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提供重要支持。

在统计分析发现的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交校长办公会议、校学术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问题主要通过督导团例会、教学运行例会、教学检查会议等形式进行反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定期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等系列专项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情况、课程成绩分析、期中教学检查总结、教学事故通报等。

5.5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

全面推进专业认证和评估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本年度,我校“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正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完成专家进校考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中期审核。至此,全校已有13个专业正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工科学院全覆盖。学校积极推进新一轮认证申请和持续改进工作,顺利完成“测控技术与仪器”等6个专业开展2023年度专业认证申请和13个专业的年度持续改进及材料报备工作。

持续推进校内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聚焦认证核心要素,紧跟认证最新精神,修订非工科专业(“社科类”、“人文类”、“理学类”)自评报告撰写模板,制定了《校内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实施细则》,完善了《校内认证工作指南》。2022年,学校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产品设计”和“应用物理学”4个专业的首批校内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试点工作,并启动了第二批“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个专业的校内认证工作。

6. 学生学习效果

6.1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施“铸魂工程”,建立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1个,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开展特色“青春告白祖国”主题展示、“我与国旗合个影”照片征集、“迎国庆•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优秀作品展等活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施“励学工程”,推“导—育—督—帮”学风建设机制,以“四学四星”为抓手,培育学生优良学风。实施“护航工程”,修订“悦心园”辅导员工作记录本,规范辅导员理论学习、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等日常工作,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日常管理服务水平。实施“石榴籽工程”,做好少民学生教育管理,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实施“雪绒花工程”, 探索疫情期间线上线下心理育人实践活动新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进广播、进班级、进宿舍”四进活动,全流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阳光工程”,精准推进发展型资助。按照兜底型资助和发展性资助相结合的思路,宣传资助政策,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开通新生“绿色通道”,帮助新生顺利入学;组织“四个一”育人活动,开展诚信、感恩、励志教育。

制定并试行《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综合测评管理办法》,首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用于评奖评优。共评选先进集体145个,省级优秀毕业生、十佳大学生等优秀学生1179人次,奖学金获奖学生4366人次。

6.2学生发展情况

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登方式,积极推进三好班级、文明宿舍创建工作,举办先进集体风采展示活动。创新形式开展十佳大学生、优秀毕业生、先进集体等西工榜样风采展示活动,表彰先进、鼓励后进。全年共有9500余人次参加115项竞赛活动,学科竞赛获奖595项,其中国家级148项,省部级447项;文艺、体育竞赛获奖67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部级50项;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3篇,学生获准专利(著作权)数38项

6.3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2022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507,毕业率为99.42%,学位授予率为98.65%。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人数为940人,升学率为20.81%。

6.4就业与社会评价

学校就业工作以“强化一个领导,成立一个部门,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一支队伍,提升一种能力,提高一个质量,聚焦一个提升,提倡一个结合”等“八个一”工程为工作思路,围绕“岗位供给、指导供给、服务供给”,积极搭建就业平台,着力健全就业工作体系,全力保障本科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同步推进。

2022届本科毕业生451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4.81%,考研率15.34%。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考研率、协议与合同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分别占签约就业人数的28.47%、25.28%、12.58%,符合学校以工学为重点的办学定位。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呈多元化,以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分别占签约人数的64.09%、22.82%和10.90%。毕业生就业地区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服务西部地方建设毕业生占比64.85%。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100%,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认同度为100.00%,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均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本校毕业生。

7. 特色工作

7.1扛责任、保运行,确保教育教学任务全面落实

科学筹划,保障教学任务全面落实。积极应对疫情给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不利影响,科学筹划,周密部署,边运行边调整,全力确保疫情影响下的教学运行平稳、有序。课程线上教学开出率达到100%,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运行有条不紊。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定,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纳入教学单位年终级效考核指标体系。2022年实现了教学单位应开课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的目标。

落实“课比天大”理念,明确教学秩序保障的底线要求。限定各教学单位调课率上限,将调课率纳入教学单位年终级效考核指标体系,学校全年调课率0.55%,达到了年度调课率低于1%的目标要求。

落实全过程多元化考核,推动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制订《推进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办法》,将全过程多元化考核制度化,自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全校所有课程100%实施全过程多元化考核。

严把毕业出口关,建立校院两级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检-反馈-改进”机制。抽检了1755份2022届毕业生论文。抽检结果与改进意见及时反馈学院及教师,有效监督与提升了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7.2抓内涵,促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科教融合,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组织学院、专业与科研院所建设本科生科研实践基地,新增本科生科研实践基地62个。出台《西安工业大学科教融合课程管理办法》,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立项支持4个本硕贯通专业建设科教融合课程,组织评选科教融合优秀案例70项。

实施基础课综合改革,以课程质量提高促进考研录取率提升。着重推动基础课程综合改革,制订了高数、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工程图学等6门课程改革方案,推动基础课质量提升。制订考研率提升专项工作方案,开设两轮次高数、英语高阶课程,1000多人次选课;对64门考研相关课程进行质量评价和督导;研究生报考率提升6个百分点。

精细管理,建立“六类五档三级”学科竞赛评价指标体系。2022年度,学生在国家级A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01项,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49项,国家级一等奖数量同比提升500%。多项学科竞赛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组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一等奖(M奖)3项;数学建模大赛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首次获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好创意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

7.3抓质量、强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提升

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全面推进体系性改革。过去一年,以“回应要求、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为思路,紧跟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新要求,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坚持“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系统梳理本科教育教学堵点,制(修)订有关本科教育教学的制度33个。

成果导向,制订教学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方案。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在保证本科教学运行质量的基本前提下,优化本科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竞争力指标,从完成度、进步度、贡献度三个维度,构建本科教学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教学单位综合考核中本科教学部分的评价依据,也作为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奖励绩效核拨的重要依据。

坚持动态调整,开展本科专业发展状态综合评估。制定了《本科专业发展状态综合评估方案(试行)》以定性评估方式,对全校51个本科招生专业,全面开展了专业发展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态势相对较弱的12个专业,开展定量评估,并发布评估结果。形成合格、预警、黄牌评估结果,为专业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82.87%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见附表1

附表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1310

/

194

/

职称

正高级

174

13.28

96

49.48

其中教授

156

11.91

43

22.16

副高级

388

29.62

63

32.47

其中副教授

370

28.24

12

6.19

中级

663

50.61

33

17.01

其中讲师

616

47.02

5

2.58

初级

60

4.58

0

0.00

其中助教

32

2.44

0

0.00

未评级

25

1.91

2

1.03

最高学位

博士

655

50.00

66

34.02

硕士

588

44.89

87

44.85

学士

63

4.81

39

20.10

无学位

4

0.31

2

1.03

年龄

35岁及以下

210

16.03

17

8.76

36-45岁

646

49.31

82

42.27

46-55岁

364

27.79

60

30.93

56岁及以上

90

6.87

35

18.04






2)分专业情况见附表2、附表3

附表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

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

新进教师

双师型

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

020101

经济学

7

8.57

0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20.82

0

0

0

030101K

法学

0

--

0

0

0

040201

体育教育

21

7.33

1

0

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2

5.50

1

0

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8

12.45

2

0

1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0

11.70

2

1

4

050201

英语

26

9.23

1

0

0

050207

日语

0

--

0

0

0

050303

广告学

0

--

0

0

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5

10.20

6

3

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9

16.68

2

0

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7

14.94

1

1

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30

4.03

6

0

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2

14.36

17

52

69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7

16.48

4

23

27

080205

工业设计

10

5.80

1

0

0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22

10.55

7

12

17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38

21.87

5

23

23

080403

材料化学

17

9.47

5

1

1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53

9.40

20

11

11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0

7.40

5

0

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1

8.29

8

3

3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7

23.93

2

4

1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4

22.75

3

4

6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5

16.13

2

8

10

080703

通信工程

19

24.58

4

1

4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8

18.74

9

14

2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

--

0

0

0

080717T

人工智能

12

5.92

7

4

3

080801

自动化

29

16.41

10

3

7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8

15.75

4

1

1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2

19.12

2

47

14

080902

软件工程

58

18.03

2

50

7

080903

网络工程

0

--

0

0

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3

19.15

1

12

2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11

21.82

5

7

2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9

6.44

3

3

0

081001

土木工程

49

15.51

3

19

43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

11.00

0

3

9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11

10.00

4

8

7

081702

包装工程

0

--

0

0

0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12

9.25

7

2

6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14

8.29

6

6

2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11

19.55

0

10

4

082502

环境工程

17

9.35

1

2

2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12

17.92

0

1

3

082802

城乡规划

12

11.92

0

7

1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

5.14

0

2

2

120202

市场营销

14

16.57

1

3

3

120203K

会计学

24

18.00

0

7

7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0

19.50

0

3

3

120601

物流管理

14

17.29

4

3

3

120701

工业工程

11

17.64

0

9

11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0

--

0

0

0

130310

动画

0

--

0

0

0

130405T

书法学

8

25.00

2

1

8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7

23.53

2

1

1

130503

环境设计

19

22.00

3

2

2

130504

产品设计

18

23.56

3

0

0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13

30.46

0

0

0


附表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总数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教授

副教授

中级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及以下

数量

授课教授

比例

020101

经济学

7

0

--

4

3

4

3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1

0.00

4

12

7

9

1

030101K

法学

0

0

--

0

0

0

0

0

040201

体育教育

21

3

100.00

5

13

0

16

5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2

3

100.00

4

15

1

12

9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8

5

80.00

12

16

22

11

5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0

0

--

9

11

3

16

1

050201

英语

26

0

--

11

15

0

23

3

050303

日语

0

0

--

0

0

0

0

0

050306T

广告学

0

0

--

0

0

0

0

0

070101

网络与新媒体

25

1

100.00

6

18

2

20

3

070102

数学与应用数学

19

3

100.00

3

13

15

4

0

0702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7

1

100.00

3

12

8

7

2

080202

应用物理学

30

3

100.00

12

15

21

9

0

08020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2

9

100.00

28

34

46

23

3

080205

机械电子工程

27

6

100.00

10

11

17

10

0

080213T

工业设计

10

0

--

2

8

0

10

0

080301

智能制造工程

22

3

67.00

5

14

9

9

4

080403

测控技术与仪器

38

8

100.00

16

13

26

12

0

080405

材料化学

17

4

100.00

6

7

17

0

0

080406

金属材料工程

53

10

100.00

14

28

44

7

2

080407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0

1

100.00

5

4

10

0

0

08060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1

5

100.00

12

14

26

5

0

0807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7

5

100.00

5

16

11

15

1

080702

电子信息工程

24

3

100.00

10

10

12

12

0

080703

电子科学与技术

15

3

100.00

10

2

14

1

0

080705

通信工程

19

2

100.00

6

9

10

8

1

080714T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8

7

86.00

10

17

32

5

1

080717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

0

--

0

0

0

0

0

080801

人工智能

12

2

100.00

2

7

10

2

0

080803T

自动化

29

3

100.00

8

17

22

6

1

080901

机器人工程

8

2

100.00

1

5

5

2

1

0809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2

7

86.00

9

31

15

34

3

080903

软件工程

58

6

67.00

14

34

22

32

4

080905

网络工程

0

0

--

0

0

0

0

0

080907T

物联网工程

13

2

100.00

5

6

8

5

0

080910T

智能科学与技术

11

0

--

3

8

9

2

0

08100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9

0

--

1

8

3

6

0

081003

土木工程

49

8

100.00

16

23

27

16

6

081005T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0

0

--

2

8

7

3

0

08170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11

1

100.00

1

9

9

1

1

082101

包装工程

0

0

--

0

0

0

0

0

082103

武器系统与工程

12

3

33.00

2

6

10

2

0

082107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14

3

100.00

2

8

12

2

0

082502

信息对抗技术

11

3

100.00

3

5

4

7

0

082601

环境工程

17

1

100.00

3

12

13

3

1

082802

生物医学工程

12

0

--

6

6

9

3

0

120102

城乡规划

12

0

--

1

11

4

8

0

1202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

1

0.00

3

3

0

7

0

120203K

市场营销

14

2

50.00

4

8

7

7

0

120206

会计学

24

3

67.00

9

11

13

11

0

120601

人力资源管理

20

3

100.00

7

9

10

10

0

120701

物流管理

14

2

100.00

5

7

9

5

0

130304

工业工程

11

2

100.00

2

7

9

2

0

130310

戏剧影视文学

0

0

--

0

0

0

0

0

130405T

动画

0

0

--

0

0

0

0

0

130502

书法学

8

3

100.00

2

3

4

4

0

130503

视觉传达设计

17

0

--

4

13

4

13

0

130504

环境设计

19

0

--

5

14

5

14

0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13

1

100.00

2

10

0

13

0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见附表4

附表4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

专业名单

55

51

智能制造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器人工程物流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人工智能武器系统与工程

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


4. 全校整体生师比17.93,各专业生师比参见附表2。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302.11(元)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257.93(万元)

7. 生均图书71.39(册)。

8. 电子图书645909(册)。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7.9(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79(平方米)。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673.00(元)。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7117.0(万元)。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554.86(元)。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369.91(元)。

14.全校开出课程总门数1677(门)。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1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参见附表5)(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附表6)



附表5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学分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20101

经济学

27.0

18.0

7.0

23.08

1

0

265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7.0

7.88

7.0

20.79

1

2

375

030101K

法学

19.0

15.0

7.0

18.43

2

1

295

040201

体育教育

18.0

8.62

7.0

16.53

0

2

31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9.0

7.5

7.0

16.26

0

1

29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8.0

3.0

7.0

21.09

0

0

265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8.5

3.5

7.0

21.62

1

0

265

050201

英语

30.5

3.0

7.0

19.36

2

0

265

050207

日语

29.0

4.0

7.0

17.65

0

0

265

050303

广告学

35.0

10.0

7.0

24.32

0

0

265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9.5

11.5

7.0

26.62

3

0

265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5.0

22.25

7.0

21.53

2

1

465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18.0

17.75

7.0

20.66

4

1

465

070202

应用物理学

30.5

20.0

7.0

29.19

4

0

265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7.94

11.56

7.0

27.73

4

0

26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0.0

15.25

7.0

20.38

3

0

265

080205

工业设计

24.0

23.5

7.0

28.27

0

0

265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26.0

7.75

7.0

20.15

3

0

265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1.0

27.82

7.0

28.38

5

0

265

080403

材料化学

20.0

28.5

7.0

27.87

4

0

265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9.0

23.08

7.0

24.66

4

2

470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7.0

25.0

7.0

24.85

6

0

265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8.0

21.25

7.0

22.89

3

4

435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7.0

25.75

7.0

24.71

8

1

34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2.25

11.25

7.0

25.29

7

1

415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3.0

20.38

7.0

25.22

2

0

265

080703

通信工程

32.0

10.25

7.0

24.42

7

2

62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4.25

20.29

7.0

29.09

4

0

265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4.0

20.5

7.0

23.8

1

1

415

080717T

人工智能

24.0

20.0

7.0

25.66

0

0

265

080801

自动化

26.67

15.75

7.0

29.77

8

1

333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25.0

17.5

7.0

24.6

9

0

26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0.0

19.25

7.0

28.47

8

0

265

080902

软件工程

29.0

15.75

7.0

25.79

5

0

265

080903

网络工程

6.0

31.25

7.0

20.36

2

0

265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8.0

20.75

7.0

28.34

6

0

265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25.0

19.5

7.0

26.25

5

0

265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5.0

26.0

7.0

29.48

0

0

265

081001

土木工程

33.5

11.0

7.0

24.77

5

1

267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0.0

14.38

7.0

25.07

2

0

265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32.0

9.87

7.0

24.03

5

0

265

081702

包装工程

33.0

12.0

7.0

24.46

0

0

265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25.0

13.25

7.0

22.37

4

0

265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2.0

22.25

7.0

25.58

5

0

265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25.0

22.25

7.0

27.96

7

0

265

082502

环境工程

30.0

7.25

7.0

21.66

4

0

265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22.0

28.0

7.0

29.07

7

1

321

082802

城乡规划

19.0

52.0

7.0

35.28

1

4

294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7.0

13.0

7.0

21.51

2

0

265

120202

市场营销

27.0

8.25

7.0

21.89

2

1

270

120203K

会计学

33.5

7.38

7.0

32.5

1

5

49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5.0

12.67

7.0

27.1

1

2

345

120601

物流管理

29.0

6.75

7.0

22.41

1

3

315

120701

工业工程

32.75

9.5

7.0

25.92

2

0

265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5.0

32.0

7.0

32.02

1

0

265

130310

动画

21.0

61.0

7.0

39.05

0

2

352

130405T

书法学

25.5

25.5

7.0

31.38

2

1

315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4.0

54.25

7.0

48.01

0

1

295

130503

环境设计

21.0

57.0

7.0

47.85

0

1

295

130504

产品设计

17.0

42.0

7.0

36.65

0

1

273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21.0

37.0

7.0

37.91

0

2

345

020101

经济学

27.0

18.0

7.0

23.08

1

0

265

全校校均

25.20

18.52

7.0

26.27

4.34

0

33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门类、专业)(按学科门类统计参见附表6)

附表6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学时数

学分数

总数

其中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理论教学占比

实验教学占比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2594.00

77.79

22.21

53.43

21.74

153.00

81.37

10.46

130504

产品设计

2420.00

73.22

26.78

64.88

28.18

161.00

73.29

22.36

130503

环境设计

2602.00

73.56

26.44

58.03

41.97

163.00

61.96

23.0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833.00

89.41

10.59

41.62

29.79

163.00

82.52

13.19

130405T

书法学

2504.00

79.87

20.13

66.77

0.00

162.50

79.38

16.92

130310

动画

2832.00

72.60

27.40

69.99

30.01

210.00

64.05

19.76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2676.00

78.70

21.30

76.08

23.17

178.00

43.26

16.85

120701

工业工程

2442.00

75.10

24.90

84.44

10.16

163.00

46.17

10.43

120601

物流管理

2730.00

63.66

36.34

44.54

26.37

159.50

48.43

44.04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016.67

79.17

20.83

79.06

20.94

139.00

53.96

30.94

120203K

会计学

1514.00

76.55

23.45

77.01

22.99

125.75

55.47

22.66

120202

市场营销

2245.00

72.98

27.02

76.99

23.01

161.00

69.88

25.78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248.00

69.40

30.60

69.84

29.72

186.00

51.61

44.62

082802

城乡规划

3292.00

65.98

34.02

59.42

40.58

201.25

57.02

39.50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2612.00

75.96

24.04

75.19

24.81

172.00

44.91

9.16

082502

环境工程

3178.00

79.36

20.64

71.05

7.80

172.00

75.29

21.22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2576.00

73.60

26.40

70.96

29.04

169.00

70.71

25.15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656.00

68.22

31.78

73.95

26.05

173.00

68.93

27.02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2628.00

83.71

16.29

76.64

23.36

171.00

65.06

10.82

081702

包装工程

2940.00

77.96

22.04

75.51

6.53

184.00

74.18

22.01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930.00

75.15

24.85

73.04

4.03

174.25

41.18

12.63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170.00

75.77

24.23

70.16

8.14

177.00

67.94

8.90

081001

土木工程

2760.00

66.09

33.91

74.86

14.42

179.63

40.01

10.16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640.00

54.85

45.15

69.39

30.61

173.00

50.29

28.32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2577.00

86.03

13.97

86.34

13.66

169.50

75.52

20.35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640.00

65.48

34.52

70.61

29.39

172.00

59.16

16.57

080903

网络工程

2928.00

81.42

18.58

47.95

5.46

183.00

50.82

24.04

080902

软件工程

2648.00

89.43

10.57

72.96

6.95

173.50

49.93

8.36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66.00

76.64

23.36

92.21

7.79

173.00

63.15

15.75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3234.00

72.79

27.21

71.61

11.07

172.75

54.27

5.50

080801

自动化

2336.00

80.82

19.18

71.80

19.41

142.50

36.49

14.97

080717T

人工智能

2632.00

68.81

31.19

73.25

26.75

171.50

69.50

26.41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988.00

78.31

21.69

76.17

10.98

187.00

74.60

21.66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373.50

81.68

18.32

64.54

19.25

153.10

53.44

9.06

080703

通信工程

2656.00

85.69

14.31

74.55

18.07

173.00

55.92

9.10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640.00

86.06

13.94

73.41

26.59

172.00

48.40

9.0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640.00

66.36

33.64

73.64

26.36

172.00

69.33

8.43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744.00

71.36

28.64

75.44

20.19

173.00

44.08

8.09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194.00

73.95

26.05

71.70

28.15

171.50

79.74

16.18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531.00

93.68

6.32

75.86

7.90

169.00

39.50

10.95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3292.00

79.79

20.21

59.09

40.91

170.67

62.60

11.62

080403

材料化学

2620.00

83.82

16.18

70.69

25.95

174.00

44.68

9.48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853.00

78.27

21.73

68.38

13.18

172.00

63.95

9.74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3178.00

88.42

11.58

67.02

7.17

167.50

61.19

13.73

080205

工业设计

2330.00

83.78

16.22

77.94

22.06

168.00

76.19

18.4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3114.00

75.34

24.66

75.85

13.36

173.00

68.35

10.4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337.50

75.84

24.16

73.54

10.14

142.44

46.77

10.71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794.00

65.07

34.93

79.38

20.62

173.00

55.49

23.99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058.00

74.89

25.11

81.16

18.84

173.00

72.98

22.83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882.00

58.57

41.43

71.76

28.24

173.00

64.45

31.5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594.00

82.42

17.58

81.50

6.32

154.00

57.79

18.51

050303

广告学

2436.00

76.35

23.65

91.79

6.57

185.00

57.84

19.46

050207

日语

3028.00

78.86

21.14

77.68

2.11

187.00

74.87

17.65

050201

英语

2640.00

76.06

23.94

79.70

20.30

173.00

52.60

22.83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742.00

78.12

21.88

76.95

23.05

148.00

56.42

18.9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582.00

79.86

20.14

77.38

22.62

147.00

53.06

17.01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130.00

71.12

28.88

79.74

10.67

163.00

56.44

41.72

040201

体育教育

3306.00

62.98

37.02

80.46

5.51

161.00

55.90

42.24

030101K

法学

2948.00

65.81

34.19

81.55

8.14

184.50

62.06

34.15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255.00

74.68

25.32

73.55

26.23

167.75

54.25

11.18

020101

经济学

2336.00

73.29

26.71

69.95

29.62

195.00

55.38

41.03

全校校均

2642.78

75.97

24.03

72.10

19.38

166.38

58.90

18.36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89.6%,各专业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参见附表3。

1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7.24%

19.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5。

20.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9.42%,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见附表7。

附表7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101

经济学

67

66

98.51%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5

104

99.05%

030101K

法学

31

31

100.00%

040201

体育教育

39

38

97.44%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4

34

100.0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60

60

100.0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9

29

100.00%

050201

英语

53

53

100.00%

050303

广告学

30

30

10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0

30

100.0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67

67

100.0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80

80

100.0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6

26

100.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45

344

99.71%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8

88

100.00%

080205

工业设计

56

54

96.43%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0

259

99.62%

080403

材料化学

56

56

100.00%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73

172

99.42%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9

29

100.0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8

88

100.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68

162

96.4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34

134

100.00%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8

58

100.00%

080703

通信工程

130

129

99.23%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56

154

98.72%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2

52

100.00%

080801

自动化

109

109

100.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7

196

99.49%

080902

软件工程

256

255

99.61%

080903

网络工程

52

52

100.0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54

54

100.00%

081001

土木工程

162

162

100.0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8

28

100.00%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7

27

100.00%

081702

包装工程

19

19

100.00%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29

29

100.00%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7

27

100.00%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29

29

100.00%

082502

环境工程

58

58

100.00%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44

44

100.00%

082802

城乡规划

38

38

100.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8

28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26

26

100.00%

120203K

会计学

174

174

100.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23

123

100.00%

120601

物流管理

57

57

100.00%

120701

工业工程

27

27

100.0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5

35

100.00%

130310

动画

102

99

97.06%

130405T

书法学

50

50

100.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06

105

99.06%

130503

环境设计

101

99

98.02%

130504

产品设计

105

104

99.05%

全校整体

4507

4481

99.42


21.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98.65%,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附表8。

附表8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20101

经济学

67

65

97.01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5

103

98.10

030101K

法学

31

31

100.00

040201

体育教育

39

38

97.44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4

34

100.0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60

60

100.0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9

29

100.00

050201

英语

53

53

100.00

050303

广告学

30

30

10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0

30

100.0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67

66

98.51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80

75

93.75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6

26

100.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47

341

98.27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8

84

95.45

080205

工业设计

56

54

96.43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0

255

98.08

080403

材料化学

56

56

100.00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73

171

98.84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9

29

100.0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8

87

98.86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68

162

96.4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34

134

100.00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8

57

98.28

080703

通信工程

130

129

99.23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58

152

96.2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2

52

100.00

080801

自动化

109

109

100.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7

196

99.49

080902

软件工程

256

251

98.05

080903

网络工程

52

52

100.00

080905

物联网工程

54

54

100.00

081001

土木工程

162

162

100.0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8

28

100.00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7

27

100.00

081702

包装工程

19

19

100.00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29

29

100.00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7

27

100.00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29

29

100.00

082502

环境工程

58

57

98.28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44

44

100.00

082802

城乡规划

38

38

100.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8

28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26

26

100.00

120203K

会计学

177

177

100.00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26

126

100.00

120601

物流管理

57

57

100.00

120701

工业工程

27

27

100.00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5

35

100.00

130310

动画

102

99

97.06

130405T

书法学

50

50

100.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06

104

98.11

130503

环境设计

101

98

97.03

130504

产品设计

105

104

99.05

全校整体

/

4517

4456

98.65


22.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1.40%,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见附表9。

附表9 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20101

经济学

67

39

58.21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5

62

59.05

030101K

法学

31

13

41.94

040201

体育教育

39

37

94.87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4

32

94.12

050101

汉语言文学

60

33

55.00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9

21

72.41

050201

英语

53

34

64.15

050303

广告学

30

19

63.33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0

18

60.0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67

51

76.12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80

64

80.00

070202

应用物理学

26

24

92.3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47

304

87.61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88

60

68.18

080205

工业设计

56

35

62.5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0

222

85.38

080403

材料化学

56

41

73.21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173

141

81.50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9

27

93.1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8

84

95.45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68

145

86.3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34

118

88.06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58

48

82.76

080703

通信工程

130

114

87.69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58

135

85.44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2

46

88.46

080801

自动化

109

89

81.6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7

160

81.22

080902

软件工程

256

229

89.45

080903

网络工程

52

51

98.08

080905

物联网工程

54

49

90.74

081001

土木工程

162

154

95.06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8

26

92.86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27

24

88.89

081702

包装工程

19

12

63.16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29

22

75.86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7

26

96.30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29

28

96.55

082502

环境工程

58

56

96.55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44

36

81.82

082802

城乡规划

38

33

86.84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8

18

64.29

120202

市场营销

26

22

84.62

120203K

会计学

177

126

71.19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26

75

59.52

120601

物流管理

57

47

82.46

120701

工业工程

27

23

85.19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5

23

65.71

130310

动画

102

72

70.59

130405T

书法学

50

39

78.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06

95

89.62

130503

环境设计

101

89

88.12

130504

产品设计

105

86

81.90

全校整体

4517

3677

81.40


23.体质测试达标率83.96%,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见附表10。

附表10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101

经济学

127

99

77.95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42

296

86.55

030101K

法学

28

8

28.57

040201

体育教育

127

125

98.43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40

140

100.00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84

334

86.98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01

166

82.59

050201

英语

229

202

88.21

050303

广告学

26

17

65.38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07

176

85.0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83

255

90.11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65

227

85.66

070202

应用物理学

93

80

86.02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079

881

81.65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416

317

76.20

080205

工业设计

82

66

80.49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174

142

81.61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865

749

86.59

080403

材料化学

154

139

90.26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525

469

89.33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80

61

76.25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61

235

90.04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626

530

84.6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06

365

72.13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42

188

77.69

080703

通信工程

461

391

84.82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28

493

78.50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5

14

31.11

080717T

人工智能

29

27

93.10

080801

自动化

399

317

79.45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97

85

87.63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66

655

75.64

080902

软件工程

970

732

75.46

080903

网络工程

52

41

78.85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27

186

81.94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181

156

86.19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9

24

82.76

081001

土木工程

728

597

82.01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12

85

75.89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112

95

84.82

081702

包装工程

19

15

78.95

082101

武器系统与工程

110

86

78.18

08210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114

94

82.46

082107

信息对抗技术

175

150

85.71

082502

环境工程

194

175

90.21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213

178

83.57

082802

城乡规划

113

106

93.81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3

58

92.06

120202

市场营销

177

160

90.40

120203K

会计学

429

368

85.78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360

310

86.11

120601

物流管理

213

177

83.10

120701

工业工程

166

130

78.31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33

20

60.61

130310

动画

96

85

88.54

130405T

书法学

196

193

98.47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78

372

98.41

130503

环境设计

405

392

96.79

130504

产品设计

404

385

95.30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278

263

94.60

全校整体

16534

13882

83.96


关闭窗口